团学风采

我院考古学专业三名学子参加公共考古论坛获奖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浏览:

11月14日,刚刚结束的“‘研创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获奖论文揭晓,我院考古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郭宸、2022级硕士研究生许嘉璐、2020级本科生芦思依取得佳绩,分获一、二、三等奖。

郭宸以《非遗址在地社区的参与式公共考古实践——以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我是策展人”系列策展比赛为例》为题的论文被评为一等奖。该研究以作者参与的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我是策展人”策展计划竞赛为例,综合运用社区考古、公共关系、科学传播等交叉视角,探究参与式的公共考古实践在非遗址在地社区开展时,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而为我国的公共考古实践提供经验积累。

许嘉璐的论文《基于农村中学的公众考古与历史教学结合之思》荣获二等奖。该研究认为,考古学与历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已占有一定比重。公众考古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丰富历史教学材料、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开拓学生历史视野,还能增强学生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对于农村中学而言,二者相结合在保护基层文物、建设乡村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特殊意义。目前关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合公众考古教育的研究与尝试对农村中学关注不多。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当加强对于农村中学特殊性的认识,加大对农村地区公众考古的支持力度,以更好关注到我国最广大的农村地区,更充分推动文博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更广泛实现公众考古的目标。

芦思依的论文《公众考古学视角下的考古盲盒现象探究》获得三等奖。这一研究发现,近年来,盲盒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玩具,作为其特例,考古盲盒热销。人们一方面感受着开盲盒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它进一步了解究竟何为“考古”。该文章通过梳理考古盲盒起源与形成的脉络,认为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参与体验是促成考古盲盒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设计中的错误和生产中的同质化现象是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体验感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作为公众考古的科普载体,考古盲盒应当提高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公众考古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研创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主办。论坛旨在为全国高校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生、本科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探讨我国公众考古新动向,推动我国公众考古未来发展。

新闻链接:https://xmjh.ucass.edu.cn/info/1020/1378.htm

友情链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