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厦大历史系2018级 薛龙楷
2019年7月21日至26日,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历史系2018级的20位同学在林昌丈、王炳文、靳小龙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用脚步丈量历史在关中大地上留下的丰厚遗迹。探访汉家陵阙,登上大唐国门,在陕历博中流连……同学们和老师们在这次考察中,拓宽视野,收获新知,用行动实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月22日,老师们和同学们首先来到西安博物院以南的一处考古工地。该处原为唐长安之安仁坊、光福坊,紧邻朱雀大街,为长安的核心城区之一,“甲第并列,京城美之”。当年朱雀大街的宽度,即使是在今日之西安,也难有道路能媲美。在近两年的考古发掘中,该遗迹区出土了宅邸、水沟、坊墙等遗存,对了解隋唐长安城的性质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近旁的荐福寺中,经历千年风霜的小雁塔巍然屹立,1300年的老槐树掩映着各朝各代留下的碑文。移步西安博物院,内含藏品之丰富,让人惊叹。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北朝时期的一个彩绘镇墓兽,它是一只身上有花纹且吐着舌头的小猪,成为群里的表情包。除此之外,玉杯的晶莹剔透也让人啧啧称叹。细细观览后,我们来到了西安古城墙上,用脚步丈量古城。明城墙高耸而宽阔,呈现出外高内低的格局,实用且美观。下城楼后,老师、同学们步行前往回民街,探访隐秘在小巷中的清真寺,感受中原建筑与西域信仰相结合带来的独特魅力。
7月23日一早,“大部队”便浩浩荡荡来到碑林博物馆,一看便是两三个小时。历代之名碑,皆荟萃于这碑林之中。《颜勤礼碑》《曹全碑》陈列于展室内,大唐“圣人”玄宗皇帝亲笔所书的《石台孝经》立于广场中央,令大家流连忘返。碑林中不只有碑,还能见“昭陵六骏”。其中四骏,神采飘逸,活灵活现;更有各种之前只在课本上能见的汉代画像砖,为我们了解汉代狩猎、宴客、歌舞等生活片段打开了一扇窗户。下午,大家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了更多“教科书级”的展品:新石器时代表情夸张略萌的兽面纹壶、西周五祀卫鼎、“汉并天下”瓦当、能自净的彩绘雁鱼灯、独孤信举世无双的26面大印……3小时的参观只能仔细看完陕历博的一部分展厅,但足以使我们收获颇丰。
7月24日,老师们和同学们暂时离开西安城区,前往位于乾县的乾陵景区,到武则天的无字碑前驻足细看。现在的无字碑早已不再无字,碑上留存着宋金以后历代“游客”在此留下的“墨宝”。随后,大家来到唐懿德太子墓,走进庙下方的地宫。斜坡墓道两侧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为我们详尽展示了盛唐宫阙的万千气象和唐人的生活风貌。午餐后,考察队一行来到法门寺,地宫灿烂华丽,其原址在1987年发现了释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十分珍贵。由于当时并非恰逢周末,我们并未见着舍利真面目。但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其他文物也十分珍贵,一组琉璃茶托及茶盏虽然与我们如今使用的玻璃茶具十分相似,但在当时代表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认真参观的同学们】
7月25日早晨,大家乘车前往位于西安咸阳机场附近的汉阳陵景区。陵园北部有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该地下博物馆使用玻璃的幕墙、通道,让我们置身其间能够近距离看到大量陶俑、瓦罐、生活器皿等;而且通过玻璃的完全区隔,可以有效避免文物因温度、湿度的变化遭到损坏,兼顾展示与保护。午餐后,“大部队”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参观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俯瞰开“五门进宫”先河的门道遗址;登上含元殿的殿堂基址,感受大唐宫阙的雄伟壮丽;绕“微缩景观”步行一周,更细致地体悟大明宫的整体格局。
7月26日是本次西北(西安)考察行的最后一天。上午,老师、同学们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依次参观一、二、三号坑遗址,了解各级武士、军吏俑的不同特征、兵马俑的制作手法及秦始皇时代青铜剑等兵器高超的防腐抗锈技术。下午,大家来到半坡遗址博物馆,与有着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近距离接触,了解半坡人在半地穴式房屋中居住的生活方式、将夭折的婴幼儿放入“瓮棺”等社会风俗。
在总共六天的西北(西安)考察中,老师们作为同学们参观的“引路人”,成为了同学们的导游,为同学们现场传授了许多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同学们对文物、遗迹的印象更加深刻;同学们则认真参观,不放过任何细节,利用这次考察机会汲取新知、充实自己。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考察,同学们能对历史事物产生更加感性的认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把握历史,并将这次考察的收获运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